布武
基本解釋
(1).足跡分散不重迭。謂疾走。《禮記·曲禮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鄭玄 注:“布武,謂每移足各自成跡,不相躡。” 孫希旦 集解:“趨有疾趨,徐趨二法……堂上接武即徐趨,堂下布武即疾趨也。”《新唐書·董晉傳》:“古者服冠冕,以佩玉節步。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君前趨進而已。”
(2).泛指行進,行走。 唐 劉禹錫 《贈別君素上人詩引》:“斯言也,猶示行者以室廬之奧耳,求其經術而布武,未易得也。”
成語(Idiom):布武
發音(Pronunciation):bù w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或組織采取武裝行動,展示軍事力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布武指的是國家或組織通過武裝行動來展示軍事力量,以達到威懾敵人、維護國家安全、維護利益等目的。布武一詞強調了通過軍事手段來發揮國家或組織的力量和影響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布武一詞常用于政治、軍事領域以及與國家安全相關的討論中。例如,可以用于描述某個國家增加軍費開支、擴充軍隊規模、進行軍事演習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布武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三年》中,用來描述晉國為了威懾敵對國家而加強軍備。后來,布武逐漸成為一個常用詞語,用來形容國家或組織通過軍事行動來展示實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布武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布”和名詞“武”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近年來不斷布武,顯示出其強大的軍事實力。
2. 為了維護國家安全,政府決定加大布武力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成語“布武”:
1. 將“布”字與“部署”聯系起來,表示安排和調配。
2. 將“武”字與“武器”聯系起來,表示軍事力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軍事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了解更多關于軍事和國家安全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國家要布武,保護好我們的家園!
2. 初中生:政府決定加大軍事投入,對外部展示我們的布武實力。
3. 高中生:在國際關系中,布武是一種常見的國家行為,可以用來維護國家的利益。
4. 大學生:布武是一種復雜的政治行為,需要綜合考慮國內外的各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