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毫
成語(Idiom):醉毫
發音(Pronunciation):zuì h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醉酒后仍然非常清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醉毫的“醉”指的是醉酒,而“毫”指的是毫發,也就是頭發。成語醉毫形容一個人在醉酒后仍然非常清醒,頭腦十分清晰,不受酒精的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醉毫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醉酒后依然保持冷靜和清醒的狀態。可以用來贊賞一個人在喝醉之后仍然能夠理智地思考和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醉毫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唐朝時期,有一位名叫杜牧的文人,他酒量很好,但每次喝醉后都能保持頭腦清醒,不會喪失理智。有一次,他參加了一個宴會,在酒席上喝得酩酊大醉,但仍然能夠清楚地寫出一首詩。詩中有句“醉毫不知何處去”,形容了他喝醉后依然能夠保持頭腦清醒的狀態。后來,人們用“醉毫”來形容一個人在醉酒后依然保持清醒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昨晚喝了很多酒,但醉毫不顯,依然能夠清楚地回答問題。
2. 盡管他已經喝得酩酊大醉,但他的頭腦依然醒得很清楚,真是個醉毫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醉毫”這個成語與杜牧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杜牧在喝醉后依然能夠寫出優美的詩句,表達他清醒的頭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杜牧的詩歌和他的人生故事,進一步了解他的才華和酒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雖然他喝了很多可樂,但醉毫不顯,依然能夠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
2. 初中生:盡管他參加了聚會,但他沒有喝酒,保持了醉毫的狀態,可以照顧其他醉酒的朋友。
3. 高中生:他在參加派對時喝了很多酒,但他醉毫不顯,依然能夠清晰地思考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