頍纓
成語(Idiom):頍纓
發音(Pronunciation):kuí y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態度堅定,不畏困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頍纓是由“頍”和“纓”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頍”是指馬的頸部;“纓”是指馬的鬃毛。這個成語比喻人的態度堅定,像馬的頸部和鬃毛一樣堅硬不可動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口語和書面語中,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或挑戰時,態度堅定,毫不退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楊駿傳》中記載了一個與頍纓有關的故事。據說,晉朝的楊駿是一位非常勇敢的將軍,他在戰場上表現出色,所向披靡。有一次,他在與敵軍激戰中,敵將劉琨派人搶奪他的戰馬。楊駿不顧一切地追擊,最終成功地奪回了戰馬。他的勇敢和堅定的態度就像馬的頸部和鬃毛一樣堅硬不可動搖,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困境中依然頍纓不退,堅持到底。
2. 面對困難,我們應該像頍纓一樣堅定不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頍纓”與堅定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匹駿馬的頸部和鬃毛,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堅定和勇敢相關的成語,如“堅定不移”、“勇往直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面對考試,我要頍纓不退,努力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我要在籃球比賽中頍纓不退,努力爭取勝利。
3. 高中生: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我都要像頍纓一樣堅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4. 大學生:在創業的道路上,我們要頍纓不退,勇往直前,實現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