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曉
基本解釋
有風的早晨。 唐 王勃 《采蓮賦》:“詠緑竹於風曉,賦朱華於月夕。”
(1).示意;委婉含蓄地告知。《史記·張丞相列傳》:“﹝ 黃霸 ﹞治 潁川 ,以禮義條教喻告化之。犯法者,風曉令自殺。” 宋 蘇軾 《論積欠六事并乞檢會應詔所論四事一處行下狀》:“﹝轉運司﹞雖無明文指揮,而以喜怒風曉官吏,孰敢違者?”
(2).勸勉。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名教》:“於是詔書遂下,稱人子之義,以風曉切責,而使執法舉不能養者,定著於令焉。” 宋 葉適 《宏詞》:“朝廷詔誥典冊之文,當使簡直宏大,敷暢義理,以風曉天下,《典》、《謨》、《訓》、《誥》諸書是也。”
成語(Idiom):風曉(fēng xiǎo)
發音(Pronunciation):fēng xi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風曉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表示事物的聲音清脆、悅耳動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風曉由兩個詞組成,風和曉。風是指風聲,曉是指清晨。合在一起,表示清晨的風聲清脆動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風曉一詞通常用來形容聲音悅耳、清脆動聽的景象,常用于描述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鳥鳴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風曉一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藝文志》中,用來形容音樂聲的美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風曉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單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清晨的風曉吹拂著大地,讓人感到寧靜而愉悅。
2. 他的琴聲如風曉般悅耳動聽,讓人陶醉其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風曉想象成清晨微風吹拂的聲音,通過與自然景象相聯系,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風曉相關的成語,如風和日麗、風和雨順等,擴展對形容自然聲音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清晨的風曉吹來,讓我感到心曠神怡。
2. 初中生:音樂會上,演奏家的琴聲如風曉般美妙動聽。
3. 高中生:大自然的聲音如風曉般清脆,讓人感到寧靜和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