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郎
成語(Idiom):吏部郎 (lì bù láng)
發音(Pronunciation):lì bù l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貪污受賄、貪官污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吏部郎,吏部是古代官署的名稱,負責管理官員任免和考核等事務。郎則是官員的稱謂,相當于現代的官員職位。吏部郎原本是一個高級官員,但因為貪污受賄、貪官污吏的行為屢見不鮮,逐漸演變成貶義詞,用來形容貪官污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貪官污吏的行為,特指那些利用職權謀取私利、貪污受賄的官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吏部郎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官員的選拔和管理由吏部負責,吏部郎是吏部的高級官員之一。然而,由于某些吏部郎濫用職權、貪污受賄,給人民帶來了很多困擾和不公平待遇,因此,吏部郎逐漸成為了一個貶義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吏部郎是一個由“吏部”和“郎”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表示官員的職位和身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官員明明是個吏部郎,卻經常收受賄賂。
2. 這個地方的吏部郎貪污受賄已經被揭發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官員穿著華麗的官服,手里拿著一沓沓的錢,而他的背后寫著“吏部郎”三個字,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官制和官員的職責,了解吏部的具體職能,以及其他與官員相關的成語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吏部郎是一個貪婪的官員,他不關心人民的利益。
2. 初中生(12-15歲):這個吏部郎經常收受賄賂,已經被紀檢部門調查了。
3. 高中生(15-18歲):吏部郎的貪污受賄行為給社會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4. 大學生及以上:吏部郎這個成語源自中國古代官制,用來形容貪官污吏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