躘蹱
成語(Idiom):躘蹱(lóng dūn)
發音(Pronunciation):lóng d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馬匹奔跑時蹄子高高地抬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躘蹱是形容馬匹在奔跑時,蹄子高高地抬起的樣子。躘指馬蹄高抬,蹱指馬蹄落地。這個成語用來形容馬匹的姿態或奔跑的樣子,也可以借用來形容人行走時昂首挺胸,氣宇軒昂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躘蹱一詞形象生動,常用于形容人或物的氣勢威武,或者形容人行走姿態優雅、自信的樣子。可以用來形容馬匹奔馳、行走,也可以用來形容人行走時的姿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躘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史記·韓非子列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說,古代有一位韓國人名叫韓非子,他喜歡飼養馬匹。有一次,他的馬匹被一群野狗嚇到,于是它們一齊奔跑起來,蹄子高高地抬起,姿態威武。韓非子看到后,很是欣賞,于是用“躘蹱”來形容馬匹奔跑時的樣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躘蹱是一個雙音節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昂首挺胸,躘蹱著走進了會議室。
2. 馬匹躘蹱奔馳,速度非常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躘蹱”想象成馬匹奔跑時蹄子高高地抬起的樣子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對馬匹的描寫,以及其他形容奔跑、姿態的成語,如“馳騁”,“步履維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馬兒躘蹱著奔跑,速度很快。
2. 初中生:他昂首挺胸,躘蹱著走進了教室。
3. 高中生:運動員躘蹱著沖過終點線,奪得了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