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更
基本解釋
乙夜。《東觀漢紀·明帝紀》:“﹝ 明帝 ﹞甲夜讀眾書,乙更盡乃寐。”詳“ 乙夜 ”。
成語(Idiom):乙更(yǐ gēng)
發音(Pronunciation):yǐ g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乙更是指在清晨第二個更點(即晚上9時至11時)時分起床,比喻人積極勤奮,不貪睡懶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乙更源自古代的更夫制度,更夫負責每天敲響更鼓,提醒人們起床或換班。根據更鼓的敲擊次數,一天被分為五更,乙更即是在第二個更點起床。乙更成語比喻人勤奮好學,不貪圖安逸,愿意早起努力工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乙更常用于形容人們積極向上,勤奮努力的精神。可以用來贊美工作勤奮的同事,或者激勵學生努力學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乙更的故事起源于《漢書·王莽傳》中的一個典故。相傳漢朝末年,當時的皇帝王莽提倡勤儉節約,鼓勵百姓勤奮工作。一天清晨,王莽在城中巡視時,發現一個人正在乙更的時間起床勞作,于是贊賞他的勤奮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乙更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乙”為數詞,表示第二個;“更”為名詞,表示更點。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在第二個更點起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天都乙更起床,勤奮工作,從不懶散。
2. 她是一個乙更的學生,每天早早起床,認真學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乙更”相近的詞匯進行聯想記憶。例如,可以將“乙更”與“勤奮”、“早起”等詞匯聯系起來,形成聯想,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更夫制度的歷史背景,以及其他與勤奮努力相關的成語,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乙更一樣,每天早早起床,認真學習。
2. 初中生:他是一個乙更的學生,每天都能按時完成作業。
3. 高中生: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我決定每天乙更起床,努力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