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年
基本解釋
(1).區(qū)別年歲。 宋 仲仁 《畫梅譜》:“老嫩依法,新舊分年。”
(2).按年?!稈呙灾恪返谑呕兀骸拔乙貞騽?,幾於無處無之。各鄉(xiāng)則分年輪當,由會首計田派捐,於正月間預定戲期?!?/p>
成語(Idiom):分年(fēn nián)
發(fā)音(Pronunciation):fēn n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分開年份,指將時間分割或劃分為不同的年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分年是指將時間按照年份進行劃分或分割。這個成語可以用來表示對時間的劃分或分割,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件或行為在不同年份發(fā)生或進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分年這個成語常常在描述歷史事件、時間安排或計劃等方面使用。它可以用來描繪歷史的發(fā)展和演變,也可以用來描述某個計劃或項目在不同年份的進展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分年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歷法制度。在古代,人們使用農(nóng)歷來計算時間,將一年分為十二個月,每個月有不同的節(jié)氣和重要的節(jié)日。因此,分年這個成語可以看作是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劃分和記錄的一種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分年這個成語是由“分”和“年”兩個字組成的,其中,“分”表示分割或劃分,“年”表示年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需要將這個項目按照分年的方式來進行計劃。
2. 這部歷史書分年地記錄了中國的發(fā)展歷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分年這個成語與時間的劃分聯(lián)系起來,想象將一條時間線按照年份進行分割或劃分的場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歷法制度和時間的計算方法,了解更多關于時間的成語和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將我的日記按照分年的方式整理了起來。
2. 初中生(13-15歲):歷史課上,老師用分年的方法向我們介紹了中國的歷史。
3. 高中生(16-18歲):我們需要將這個項目的計劃分年來進行,以確保按時完成。
4. 大學生(19-22歲):這本書按照分年的方式記錄了中國的社會變革和發(fā)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