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糴
成語(Idiom):檄糴
發音(Pronunciation):xí d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檄糴是一個古代詞語,意為發檄文或榨取民財。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政府或官員濫用權力,通過征收重稅來剝削民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檄糴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檄和糴。檄指的是用檄文傳達命令或宣布政策,糴指的是征收糧食或征收重稅。因此,檄糴的意思就是通過發檄文或征收重稅來剝削民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檄糴這個成語多用于批評官員濫用權力、剝削民眾的情況。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政府對民眾征收過高的稅費,使他們生活負擔沉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檄糴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戰國時期,有一個國家的官員貪婪地征收重稅,使百姓生活困苦。一位國王得知后,非常憤怒,并下令發檄文要求這個官員停止剝削。這個故事被后人用來形容官員濫用權力,通過征收重稅來剝削民眾,從而形成了成語檄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檄糴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官員檄糴百姓,使他們生活困苦。
2. 這個政府通過檄糴來增加稅收,導致經濟不穩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檄糴與征收重稅的情景聯系起來,加深記憶。可以想象一個官員手持檄文,站在收取稅款的地方,向百姓征收重稅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稅收制度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戰國時期的政治和經濟情況,以及古代稅收制度的發展和變遷。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國王不應該讓官員檄糴百姓,這樣會讓他們生活困難。
2. 初中生:政府應該限制官員濫用權力,不讓他們通過檄糴來剝削民眾。
3. 高中生:檄糴是一個負面的詞語,用來形容政府濫用權力,通過征收重稅來剝削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