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燈虎
基本解釋
猜燈謎。 清 無名氏 《燕京雜記》:“上元設燈謎,猜中以物酬之,俗謂之打燈虎。語甚典博,上自經文,下及詞曲,非學問淵深者弗中。” 李家瑞 《北平風俗類徵·游樂》引 劉廷璣 《在園雜志》:“京師、 淮揚 於上元燈篷,用紙條預先寫成,懸一紙糊長棚,上粘各種,每格必具,名曰燈社。聚觀多人,名曰打燈虎。凡難猜之格,其條下亦書打得者贈某物。如筆、墨、息香之類。”
成語(Idiom):打燈虎
發音(Pronunciation):dǎ dēng h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雖然表面上威風凜凜,但實際上并無真正的實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打燈虎是一個由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打”指的是擊打,“燈”指的是燭燈,“虎”指的是猛虎。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打燈虎形容的是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威風凜凜、強大威武的人,但實際上缺乏真正的實力和勇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打燈虎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那些虛張聲勢、嘴上功夫過人但實際能力不足的人。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它來形容那些只會吹牛、只會說大話卻不會實際行動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打燈虎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在古時候,有一只猛虎常常出沒于一個村莊的周圍,村民們都非常害怕。有一天,一個自稱是武功高強的人來到了這個村莊,他自夸自己能夠打敗任何猛獸。村民們都很希望他能幫助他們解決猛虎的問題,于是他們請他來對付這只猛虎。然而,當這個自稱武功高強的人真正面對猛虎時,他卻只是嚇得手足無措,一點實際行動都沒有。村民們看到了這個人的真實面目,紛紛嘲笑他,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打燈虎這個成語的結構比較簡單,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打”、“燈”和“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吹噓自己的能力,但實際上他只是個打燈虎而已。
2. 不要被他的外表所迷惑,他只是個打燈虎而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住打燈虎這個成語,可以聯想到一個人在黑暗的房間里面打著一盞燭燈,表面上看起來很威風凜凜,但實際上他只是在打燈虎而已。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有趣的成語,了解它們的起源和用法。你可以通過閱讀成語故事書籍、參加成語故事比賽或者使用成語學習應用程序來擴展你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雖然嘴上說自己會打很多猛虎,但其實他只是個打燈虎的人。
2. 初中生:別看他平時嘴上說得厲害,實際上他只是個打燈虎,一點實際行動都沒有。
3. 高中生:那個自稱武功高強的人,實際上只是個打燈虎而已,一點實力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