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糧
基本解釋
◎ 干糧 gānliáng
[solid food (prepared for a journey)] 干的食品。一般指事先做好供外出路上食用的主食,如饅頭烙餅等
英文翻譯
1.solid food (prepared for a journey); field rations; rations for a journey
詳細解釋
指水分少、不易變質、便于攜帶的食品。 漢 王充 《論衡·藝增》:“且 周 殷 士卒,皆賫乾糧。” 宋 樓鑰 《跋從子所藏書畫》:“問所攜,前則草履,復則乾糧。”《中國歌謠選·義和團打勝仗》:“儀和團上戰場,老百姓送乾糧。” 郭澄清 《大刀記》第一章:“在我們臨走的時候,還總是硬塞給我們幾個干糧,讓我們路上吃。”
乾糧:同“ 乾糧 ”。 宋 文天祥 《至揚州》詩序:“顧馬辦乾糧,以備行役。”
成語(Idiom):干糧
發音(Pronunciation):gān li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旅途中所需的食物,也泛指備用的食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糧是指旅行或長途跋涉中所需的食物,通常是一些不易腐爛的食物,如干果、干肉、餅干等。在現代生活中,干糧也泛指備用的食物,用于應對突發情況或緊急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備用物資或緊急情況下的應急食物。也可用于形容有備無患或有備無憂的心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齊策一》有記載:齊國將領孫臏帶兵攻打趙國,行軍時只帶了少量的干糧。趙國將領平原君得知后,派人送來大量的糧食,孫臏大喜,將這些糧食分給了士兵,大家都感到安心和滿足。從此以后,人們便用“干糧”來形容備用物資或應急食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旅途中帶了足夠的干糧,不用擔心饑餓。
2. 長時間的停電,我家有足夠的干糧應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干糧”為旅途中的食物,干燥的,不易腐爛的。也可以想象自己在長途旅行中,帶著干糧應對突發情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食物相關的成語,如“杯弓蛇影”、“饑不擇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每次出差都會帶一些干糧,以備不時之需。
2. 初中生:考試前,同學們都會準備一些干糧,以免餓著肚子影響發揮。
3. 高中生:在軍事演習中,士兵們都要攜帶足夠的干糧,以保持體力和精神狀態。
4. 大學生:畢業旅行時,我們都會帶一些干糧,以備不時之需,避免花太多錢在外面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