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吏
成語(Idiom):遷吏
發音(Pronunciation):qiān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晉升或調動職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遷吏是指官員在官場中升遷或調動職位。遷指官員晉升,吏指官員。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官員在官場中的晉升或調動過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遷吏一詞常用于描述官員的晉升或調動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職場中的升遷或調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遷吏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宣帝紀》中。據說,漢宣帝劉詢在位期間,曾任命一名官員為尚書令(宰相),這個官員非常得意,以為自己的地位已經穩固。然而,不久后,宣帝又將他調到了別的職位,使他感到非常失望和沮喪。從此以后,人們用遷吏來形容官員的晉升或調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遷吏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遷是動詞,吏是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憑借出色的表現遷吏為副部長。
2. 這位官員因為貪污受賄被降職,從一名縣長遷吏為普通公務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遷吏這個成語:
1. 將遷吏拆分成兩個部分,遷和吏,分別記憶它們的含義。
2. 想象一個官員在官場中的晉升過程,從一個普通吏員遷升為高級官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一步學習遷吏:
1. 研究中國古代官場制度,了解官員的晉升和調動規則。
2. 學習其他與官員有關的成語,如升官發財、官官相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希望將來能夠遷吏為班長。
2. 初中生(12-15歲):他通過不斷努力,成功遷吏為學校的學生會主席。
3. 高中生(15-18歲):在高考之后,很多學生遷吏為大學生。
4. 大學生(18歲以上):畢業后,他遷吏為一家知名公司的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