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猱升木(jiāo yáo shēng mù)
發音:jiāo yáo shēng mù
基本含義:比喻人才得到正確的引導和培養,能夠不斷進步和成長。
詳細解釋:教猱,猱是指猴子,教猱即教導猴子。升木,指猴子爬上樹木。成語“教猱升木”比喻人才得到正確的引導和培養,能夠不斷進步和成長。
使用場景:常用于形容教育培養人才的過程和效果,也可以用于形容個人通過學習和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故事起源: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教猴升木》。故事中,有一只猴子想要爬上一棵高高的樹,但無論如何都無法成功。一位聰明的人看到了這一幕,他用一根長竹竿伸到猴子的面前,并教猴子如何使用竹竿爬上樹。猴子學會了方法后,成功地爬上了樹。這個故事寓意著人才的培養需要有正確的引導和教導。
成語結構:教猱(動詞短語)+ 升木(動賓短語)
例句:
1. 他的老師是一位非常有經驗的教育家,能夠很好地教猱升木。
2. 這個培訓班注重培養學員的實踐能力,通過各種實際操作讓學員真正學會教猱升木。
記憶技巧:可以將“教猱升木”這個成語拆解成兩個部分進行記憶。教猱表示教導猴子,升木表示爬上樹木。可以想象一只猴子在樹上爬升的場景,與人才得到正確的引導和培養的意義相符。
延伸學習:了解更多與教育和培養相關的成語,如“耳濡目染”、“出類拔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教我們學習知識,就像是在教猱升木。
初中生:通過參加各種興趣班,我感覺自己的能力在不斷教猱升木。
高中生:老師的指導和鼓勵讓我在學術研究上能夠不斷教猱升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