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巴漢
基本解釋
蒙語山嶺的音譯。 清 趙翼 《扈從木蘭雜詩》之四:“巍巍達巴漢,其高不可計。”自注:“蒙古語嶺也。”
成語(Idiom):達巴漢
發音(Pronunciation):dá bā 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狂放不羈,豪放不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達:到達;漢:漢人。達巴漢原指漢人到達邊疆地區,意味著他們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后來,這個成語演變為形容人或事物狂放不羈,豪放不群的特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個性豪放、不拘小節、敢于冒險的人。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的特點,表示獨特、與眾不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達巴漢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張獻忠的《西川紀略》中。張獻忠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之一,他率領農民軍攻占四川,建立大西國。在書中,張獻忠形容自己的農民軍“狂放不羈,達巴漢”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三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個性達巴漢,總是做出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情。
2. 這個品牌的設計風格非常達巴漢,很受年輕人的喜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達巴漢”與“大膽”進行聯想,兩者發音相似,意義也有相似之處。通過聯想記憶,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個性、特點相關的成語,如“豪放不群”、“不拘小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達巴漢,經常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情。
2. 初中生:我喜歡他的達巴漢個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3. 高中生:他的作品充滿了達巴漢的藝術氣息,獨樹一幟。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應該發揚達巴漢的精神,勇于嘗試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