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制
成語(Idiom):刑制(xíng zhì)
發(fā)音(Pronunciation):xíng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刑法的規(guī)定和制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刑制指的是刑法的規(guī)定和制度,包括對犯罪行為的認定、刑罰的確定以及刑罰執(zhí)行的程序等方面的規(guī)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刑制這個詞語通常在法律、法學等相關領域中使用,用來描述刑法的制度和規(guī)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刑制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漢書·律歷志》中,是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一部分。它是由古代法律家根據(jù)社會實際情況和道德觀念制定的,旨在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平正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刑制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刑”和“制”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據(jù)刑制規(guī)定,盜竊罪的最高刑罰是有期徒刑十年。
2. 這個國家的刑制非常嚴格,對于犯罪行為絕不姑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刑制”這個詞語與法律、法學相關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例如刑法、刑罰等,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刑制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的刑法制度、刑罰種類以及相關的法律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爸爸是一名法官,他每天都要處理很多關于刑制的案件。
2. 初中生(13-15歲):學習刑制的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法律和社會秩序。
3. 高中生(16-18歲):刑制的完善是保障社會穩(wěn)定和公正的重要一環(huán)。
4. 大學生及以上:刑制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涉及到刑法的制定、刑罰的執(zhí)行等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