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術
基本解釋
(1).文章作法。 晉 陶潛 《責子》詩:“ 阿宣 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風骨》:“然文術多門,各適所好,明者弗授,學者弗師。” 魯迅 《集外集·選本》:“凡是對于文術,自有主張的作家,他所賴以發表和流布自己的主張的手段,倒并不在作文心,文則,詩品,詩話,而在出選本。”
(2).文章學術。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八篇:“ 漢高祖 雖不喜儒, 文 景 二帝,亦好刑名 黃 老 ,而當時諸侯王中,則頗有傾心養士,致意于文術者。 楚 , 吳 , 梁 , 淮南 , 河間 五王,其尤著者也。”
英文翻譯
1.【醫】RHIZOMA ZEDOARIAE
成語(Idiom):文縐縐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zhōu zhō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章或言辭華麗而有文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縐縐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文章或言辭華麗而有文采。這個成語中的“文”指的是文辭,指文章或言辭的表達方式;“縐”指的是華麗精細的樣子。文縐縐一詞形象地描述了文章或言辭華麗、精細的特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文縐縐常用來形容文章或言辭,特別是形容那些華麗而富有文采的作品。可以用于討論文學作品、演講或者表達方式等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縐縐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楊慎的《楊慎文集》中。楊慎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文章以文辭華麗而著稱。后來,人們通過他的作品將華麗而有文采的文章或言辭形容為“文縐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縐縐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相同的形容詞“文”和“縐”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文章寫得真是文縐縐,讓人讀起來非常過癮。
2. 他的演講詞文縐縐,充滿了藝術的魅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華麗而細膩的織錦,織錦上面繪制著華麗的文字,這樣就可以聯想到“文縐縐”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文章或言辭的成語,如“辭藻華麗”、“詞鋒之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的作文寫得真是文縐縐,老師都夸獎她寫得好。
2. 初中生:這篇小說的語言華麗,文縐縐的,讀起來很有意境。
3. 高中生:這篇演講詞的辭藻華麗,文縐縐的,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大學生:這部文學作品的敘事手法很獨特,文字華麗而文縐縐,展現出作者的獨特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