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睨
瞰睨(kàn nì)
發音(Pronunciation):kàn n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
瞰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瞰”意為從高處遠望,俯視;“睨”意為斜視,眼光不屬于正視。結合起來,瞰睨形容一個人從高處或斜視的角度看待事物,表示高高在上、俯視一切的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
瞰睨形容一個人以一種高高在上、目中無人的態度看待事物。這種態度通常帶有傲慢和不屑的情緒,暗示著對他人的輕視和自以為是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
瞰睨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對他人或某種事物持有高傲、不屑和輕視的態度。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看待下屬、同事、學生或其他群體時的態度,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某個領域的知識、技能或成就持有高傲態度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
瞰睨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歷史文獻《漢書·班彪傳》中。班彪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歷史學家和文學家,他在《漢書》中用“瞰睨”來形容當時權臣王莽的高傲態度,表示他對他人的輕視和不屑。后來,瞰睨逐漸成為一個常用的成語,用來形容人們對他人的高傲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
瞰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瞰”和“睨”都是動詞,表示不同的看待方式。兩個字的結合形成了一個新的意義,表示高傲、輕視的態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瞰睨別人,從不把別人放在眼里。
2. 領導的高傲態度讓他的下屬感到被瞰睨。
3. 他以一種瞰睨的目光看待那個新來的同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可以通過將“瞰”和“睨”兩個字的意義結合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站在高處向下俯視,或者斜視著某個人或事物,就可以聯想到瞰睨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如果你對瞰睨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目空一切”、“驕傲自滿”等,了解更多描述高傲態度的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瞰睨我們,覺得自己比我們都厲害。
2. 初中生:老師對我們的問題總是瞰睨一眼,好像我們問的問題很傻。
3. 高中生:有些同學在學術競賽中表現出瞰睨一切的態度,讓人很不舒服。
4. 大學生:有些教授對學生的問題總是瞰睨一眼,好像我們的問題不值一提。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有些人對下屬總是瞰睨一眼,讓人感到很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