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嬖
成語(Idiom):邪嬖
發音(Pronunciation):xié b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邪惡的寵臣,指得寵但道德敗壞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邪嬖是由“邪”和“嬖”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邪,指邪惡、不正當;嬖,指寵臣、寵愛的人。邪嬖一詞最初用來形容受到君主寵愛但道德敗壞的寵臣。后來,這個成語也用來形容得到某人青睞但道德敗壞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邪嬖一詞常用來形容那些在權力中心得到寵愛卻道德敗壞的人。可以用來描述政治、商業等領域中的奸邪之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邪嬖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記載了戰國時期齊國的邪惡寵臣的故事。據說,當時齊國的君主寵愛一個名叫田忌的寵臣,但田忌卻利用君主的信任,謀取私利,甚至危害國家利益。這個故事成為邪嬖一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邪嬖是一個形容詞加名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邪嬖一直在背后操縱政治局勢。
2. 那個邪嬖為了自己的私利不擇手段,背叛了朋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邪嬖的發音“xié bì”與“邪必敗”進行聯想,幫助記憶邪嬖一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戰國時期的歷史,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奸邪”、“權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小偷就像一個邪嬖,總是偷別人的東西。
2. 初中生:歷史上有很多邪嬖,他們利用君主的信任,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3. 高中生:那個政府官員因為貪污受賄被定為邪嬖,最終被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