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榦
成語(Idiom):思榦(sī guàn)
發音(Pronunciation):sī g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思想、觀念等不受拘束,自由奔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思榦是由“思”和“榦”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思指思考、思維,榦指樹木的主干。思榦的意思是人的思想像樹木的主干一樣自由發展,不受拘束。形象地比喻人的思維自由開放,不受束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人的思想開放、見解獨特,不受傳統觀念或約束的限制。可以用來贊美有創新思維、敢于挑戰傳統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思榦的故事起源于《荀子·勸學》。故事中,荀子說:“夫木本末不相害,而枝干相蔽,根本相傍,各為其用,圣人亦然,不相爭也。”這段話意味著每個人的思想和見解可以各自發展,彼此之間不需要爭斗,就像樹木的枝干和根本一樣,各自為其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思榦的結構是“思”+“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思榦觀點讓大家眼前一亮。
2. 這位科學家的思榦思維帶來了許多創新的研究成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思榦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棵大樹,樹干上的思維像樹枝一樣自由生長,不受拘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思想、創新、自由等相關的成語,如“開卷有益”、“出類拔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思榦的老師,她總是鼓勵我們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
2. 初中生:他的思榦思維讓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新的認識。
3. 高中生:在大學里,我們鼓勵學生思榦,不拘泥于傳統的觀念。
4. 大學生:思榦的思維是創新的源泉,它推動著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