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格
基本解釋
(1).泛指木制框格。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技藝》:“﹝膠泥字印﹞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餘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貼之,每韻為一貼,木格貯之。”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神奇》:“內侍 李舜舉 家曾為暴雷所震……有一木格,其中雜貯諸器,其漆器銀釦者,銀悉鎔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
(2).一種木制刑具。《宋史·外國傳五·注輦國》:“民有罪,即命侍郎一員處治之,輕者縶於木格,笞五十至一百。”
成語(Idiom):木格 (mù gé)
發音(Pronunciation):mù g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言行舉止遲鈍、呆板,缺乏靈活性和變通能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格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人的思維和行動遲鈍、呆板,缺乏靈活性和變通能力。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是“木頭的格局”,比喻人的思維僵化,缺乏靈活的思考和行動方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那些思維僵化、缺乏變通能力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機構或組織的行動方式呆板、死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木格的具體故事起源并不清楚,但它是源自中國古代的民間成語,用來描述那些思維固化、缺乏創新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木格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木和格。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學習刻苦,但思維太過木格,缺乏靈活性。
2. 這個部門的工作效率低下,因為領導的決策總是太過木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木頭相關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的腦袋是由木頭制成,無法靈活轉動,就可以聯想到木格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思維靈活性相關的成語,例如“機智如鬼”、“靈活多變”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的動作太木格了,他總是走路慢悠悠的。
2. 小學生:我覺得數學題很木格,做起來總是不太靈活。
3. 初中生:老師的教學方法有點木格,缺乏趣味性和創新性。
4. 高中生:他的演講雖然內容豐富,但表達方式有點木格,缺乏流暢性。
5.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設計思路太木格,需要更多的創意和變通能力。
希望以上關于“木格”詞語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您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