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蓋
基本解釋
即丘蓋。謂疑而不明。區,通“ 丘 ”。《荀子·大略》:“言之信者,在乎區蓋之間,疑則不言,未問則不立。” 楊倞 注:“區、藏物處,蓋、所以覆物者。凡言之可信者,如物在區皿之間,言有分限,不流溢也。《漢書·儒林傳》‘ 唐生 、 褚生 應博士弟子選,試誦説,有法;疑者丘蓋不言。’丘,與‘區’同也。” 王先謙 集解引 郝懿行 曰:“區蓋者,古讀區若丘。注引《漢·儒林傳》:‘疑者丘蓋不言。’此説是也。《論語》記 孔子 言蓋,皆疑而未定之詞……故謂疑者曰丘蓋,以音同,借為區蓋耳。 楊 注非是。《漢書》注:‘ 蘇林 曰:丘蓋不言,不知之意也; 如淳 曰: 齊 俗以不知為丘。’二説皆得其意,但語未明晰耳。”一說區,即疑疑;蓋,即信信。“區蓋”,謂決其不然而疑其可信。參閱 劉師培 《荀子補釋》、《荀子斠補》。
成語(Idiom):區蓋
發音(Pronunciation):qū g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有區別,有差別,有所偏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區蓋一詞來源于《論語·子罕篇》中的一段對話。其中孔子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子貢說:“有美女,如鄒衍之美者,人必有言。”孔子回答說:“然則吾幾希有所聞乎?抑亦有所聞,有所受之而未始有所傳焉。已。”在這段對話中,孔子提到了自己對于美色的欣賞和贊賞,而子貢則指出,對于美女的贊美必然會引起人們的議論和傳聞。孔子回答說,自己幾乎沒有聽到過這樣的傳聞,或者雖然聽到過一些傳聞,但沒有親身經歷過。從這段對話中衍生出了成語“區蓋”,用來形容有所區別、有所偏袒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在對待人事物時有所偏袒,不公平對待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對于某個問題或觀點有所偏見,不客觀公正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區蓋”的故事起源于孔子和子貢的對話。這段對話中,孔子提到了自己對美色的喜愛,而子貢則指出美女必然會引起人們的議論和傳聞。孔子回答說,自己幾乎沒有聽到過這樣的傳聞,或者雖然聽到過一些傳聞,但沒有親身經歷過。從這段對話中,人們衍生出了成語“區蓋”,用來形容有所區別、有所偏袒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區蓋”由兩個漢字組成,前一個字為“區”(qū),后一個字為“蓋”(gài)。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明顯對某些員工區蓋,對待不公平。
2. 這個法律對不同社會階層的人有所區蓋,不夠公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區蓋”記憶為“有區別,有偏袒”,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孔子和他的學說可以深入理解這個成語的起源和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有時候會對某些同學區蓋,不公平對待。
2. 初中生:班級里的一些同學很受老師的喜歡,經常會得到一些特殊待遇,這就是區蓋。
3. 高中生:社會上存在著對于不同階層人群的區蓋現象,這是不公平的。
4. 大學生:在職場上,有些人因為背景或者關系比較好,所以會受到區蓋,這是不公正的。
5. 成人:在社會中,我們應該努力避免對人事物有所區蓋,要保持公正和客觀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