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而再、再而三
基本解釋
◎ 一而再、再而三 yī ér zài,zài ér sān
[again and again] 接二連三;,反復地
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教育孩子愛護公物
成語(Idiom):一而再、再而三
發音(Pronunciation):yī ér zài, zài ér s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一次又一次地重復或發生同樣的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而再、再而三是一個用來強調重復的成語。它指的是一個動作或事件一次又一次地重復發生,形容次數非常多或頻率很高。這個成語強調了重復的次數和頻率,暗示了重復的行為或事件的重要性和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強調某個動作或事件的重復發生。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反復做同樣的事情,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件重復出現。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樣的錯誤,或者用來形容同一個問題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一個故事。相傳,在戰國時期,有一個國家的國君想要征服一個強大的敵國。他多次派遣使者向敵國提出和平條件,但都被敵國拒絕。于是,國君決定親自去敵國一次,再次提出和平條件。然而,敵國的國君再次拒絕了他的請求。國君非常生氣,決定再次親自前往敵國,再次提出和平條件。這次,敵國國君終于同意了他的請求。從此以后,人們就用“一而再、再而三”來形容重復的行為或事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別是“一而再”和“再而三”。其中,“一而再”表示一次又一次,強調重復的次數;“再而三”表示再一次又一次,強調重復的頻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我不要忘記帶錢包。
2. 這個問題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我們必須找到解決辦法。
3. 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我道歉,但我已經無法原諒她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一而再、再而三”與重復的動作或事件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人一次又一次地做同樣的事情,或者想象一個事件一次又一次地重復發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重復相關的成語,如“再接再厲”、“屢試不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一而再、再而三地練習寫字,終于寫得很漂亮了。
2. 中學生(13-18歲):老師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我們要按時完成作業。
3. 大學生(19-22歲):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復習這門課,終于考了個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