俵散
成語(Idiom):俵散(biǎo sàn)
發音(Pronunciation):biǎo s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分散、離散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俵散是指以俵為單位的糧食等物品散落開來,比喻人或事物分散、離散的狀態。表示原本集中的事物或人群被分散開來,失去了原有的整體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群、隊伍、組織等分散開來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人的思維、注意力等分散。例如,可以用來形容學生們放學后各自散開的情景,或者形容一個團隊在面臨困難時各自為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俵散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農村社會。古時候,農民們將收割的谷物裝在俵里,然后運回家中。有一次,一個農民在回家的路上不小心將俵摔破了,結果谷物散落一地。這個故事被人們傳頌,后來就形成了成語“俵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俵散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俵”是指用來裝載糧食等物品的竹編容器,“散”表示分散、離散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放學后,同學們俵散而歸。
2. 面對困境,團隊成員開始俵散,各自尋找解決辦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俵散”的發音來記憶這個成語。將“俵”想象成一個裝滿谷物的竹編容器,而“散”則代表著谷物散落一地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相關的成語和其用法,可以提高中文水平。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放學后,同學們俵散回家了。
2. 初中生:班級里的同學們在放學后俵散而去,各自回家學習。
3. 高中生:放學后,學生們俵散開來,各自去參加各種課外活動。
4. 大學生:課程結束后,學生們俵散開來,去圖書館自習或者進行社團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