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
基本解釋
[釋義]
(名)一個字通行的寫法與原來的寫法不同,原來的寫法就稱為本字,如“暮”(傍晚)的本字是“莫”。
[構成]
偏正式:本(字
詳細解釋
◎ 本字 běnzì
[the original form of a character, as opposed to its present form] 一個字通行的寫法與原來的寫法不同,原來的寫法就稱為本字,如“燃”的本字是“然”
(1).原來的字。 唐 顏師古 《匡謬正俗·逢》:“ 逢 姓者,蓋出于 逢蒙 之后,讀當如其本字,更無別音。” 清 顧茂才 《釋名略例》:“《釋名》之例可知也,其例有二焉,曰本字、曰易字是也……本字者何也?則‘冬曰上天,其氣上騰,與地絶也’。以上釋上,如此之屬一也。”
(2).表示本義的字。與借字相對。如《詩·小雅·六月》:“以奏膚公。”“公”是“功”的借字,“功”是本字。 清 龔自珍 《古史鉤沉論》三:“今夫《易》、《書》、《詩》、《春秋》之文,十五用假借焉,其本字蓋罕矣。”
本字(běn zì)
發音:běn zì
基本含義:原始的字形
詳細解釋:本字是指漢字在演變過程中的原始形態,也可以指一個字的本義,即最初的意思。
使用場景:本字一般用于討論漢字的演變和意義變化,也可以用于解釋一個字的本義。
故事起源:本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時期,是漢字演變過程中的一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態逐漸變化,但本字仍然保留著最初的形態。
成語結構:本字是一個名詞短語,由“本”和“字”兩個字組成。
例句:
1. 他研究漢字的本字已經多年了。
2. 這個字的本字是什么?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觀察漢字的演變過程來記憶本字的意義,了解漢字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也有助于記憶本字的含義。
延伸學習:學習本字的同時,可以進一步了解漢字的演變和意義變化,深入研究漢字的起源和發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喜歡研究漢字的本字。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要了解漢字的本字才能更好地理解字義。
高中生:在學習古代文化時,我對漢字的本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大學生:研究漢字的本字是一項深入探究漢字文化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