穢瀆
成語(Idiom):穢瀆(huì dú)
發音(Pronunciation):huì d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褻瀆、污辱或玷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穢瀆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對神圣、純潔事物的褻瀆、污辱或玷污。它強調對道德、宗教、文化等價值觀的破壞或不尊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穢瀆一詞常用于描述對宗教信仰、文化傳統或個人尊嚴的褻瀆行為。在日常生活中,這個詞語可以用來形容對任何一種價值觀的不敬或玷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十四年》記載了一個故事,說魯國有個大臣叫季孫,他在祭祀時不敬地踩在祭壇上,這個行為被人認為是對神靈的褻瀆。后來,人們就用“穢瀆”來形容對神圣事物的褻瀆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穢瀆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論穢瀆了我們的文化傳統。
2. 這種行為是對神圣事物的穢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穢瀆”這個詞語與褻瀆、污辱的意義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一個神圣的場所中做出不敬的行為,從而對神圣事物進行褻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不同宗教和文化的價值觀,尊重他人的信仰和文化傳統,避免對他人的信仰進行褻瀆。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行為是對老師的穢瀆。
初中生:他的言論穢瀆了我們的文化傳統。
高中生:這種行為是對神圣事物的穢瀆。
大學生:他的作品穢瀆了藝術的純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