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禮
基本解釋
(1).凡逢兇事而舉行哀吊的儀禮。包括喪禮、荒禮、吊禮、禬禮、恤禮五者。《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兇禮哀邦國之憂。” 鄭玄 注:“兇禮之別有五……喪、荒、弔、襘、恤。”
(2).特指喪禮。《資治通鑒·梁武帝太清元年》:“丁酉, 東魏 主為丞相 歡 舉哀,服緦縗,兇禮依 漢 霍光 故事,贈相國、 齊王 ,備九錫殊禮。”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從吉》:“三年之喪,乃兇禮之大者。世俗居喪而通名以慶賀,必書從吉,失禮甚矣。”
成語(Idiom):兇禮(xiōng lǐ)
發音(Pronunciation):xiōng l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兇險的場合或儀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兇禮是指一種吉兇相生的儀式,既有慶祝的成分,又有祈求平安的意味。它包含了兇險與吉祥的雙重含義,用來形容某種場合或儀式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但又不失慶祝和祈福的意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兇禮一詞多用于形容一些具有一定風險的慶祝儀式,如煙花爆竹的點燃、舞獅表演等。也可以用來形容一些慶祝活動中的意外事件,比如在婚禮上發生的意外事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兇禮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二年》中。據傳,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荀息為了祭祀先祖,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祭祀儀式。在儀式中,由于某些原因,一只兇猛的野獸突然出現,使得儀式陷入了危險之中。然而,最終這場祭祀儀式依然圓滿完成,并帶來了好運和平安。因此,人們將這次祭祀儀式稱為兇禮,成為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兇禮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兇”和名詞“禮”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場煙花表演雖然很精彩,但也是一場兇禮,需要大家保持安全意識。
2. 在婚禮上發生的意外事故讓整個場面變成了一場兇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兇”字與危險聯系在一起,將“禮”字與儀式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此外,可以通過想象煙花表演或舞獅表演等慶祝活動中的一些意外情況,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慶祝、儀式相關的成語,如“喜氣洋洋”、“喜上眉梢”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的生日派對變成了一場兇禮,因為他不小心把蛋糕弄翻了。
2. 初中生:這次夏令營的結營儀式真刺激,有點像兇禮一樣,大家都很興奮。
3. 高中生:在這個舞會上,我看到了一場兇禮,有人跳舞時不小心摔倒了,但幸好沒有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