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合
基本解釋
(1).謂不自卓然立異,而與眾人相合。《禮記·儒行》:“舉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 鄭玄 注:“去己之大圭角,下與眾人小合也,必瓦合者亦君子為道不遠人。” 孔穎達 疏:“瓦合謂瓦器破而相合也,言儒者身雖方正,毀屈己之方正,下同凡眾,如破去圭角,與瓦器相合也。”
(2).猶茍全。 唐 劉禹錫 《代裴相祭李司空文》:“玉貞而折,不能瓦合。”
(3).形容臨時湊合。《史記·儒林列傳序》:“ 陳涉 起匹夫,驅瓦合適戍,旬月以王 楚 。”《漢書·酈食其傳》:“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 顏師古 注:“瓦合謂如破瓦之相合,雖曰聚合,而不齊同。”《資治通鑒·晉武帝太元十年》:“ 秦 晉 瓦合,相待為強,一勝則俱豪,一失則俱潰,非同心也。” 胡三省 注:“瓦合,言其勢不膠固,觸而動之,一瓦墜碎,則眾瓦俱解矣。”
(4).陶制的盒子。 宋 蘇易簡 《文房四譜·硯譜》:“西域無紙筆,但有墨。彼人以墨磨之,甚濃,貯以瓦合或竹節,即其硯也。”
成語(Idiom):瓦合
發音(Pronunciation):wǎ 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兩個人或事物完全不相配、不合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瓦合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瓦”指的是瓦片,而“合”則表示合在一起。瓦片是房屋建筑中的重要材料,它們需要相互拼接才能組成堅固的屋頂。而瓦合這個成語則用來形容兩個人或事物之間的不協調、不合適關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瓦合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兩個人或事物之間的不相配、不和諧關系。例如,當兩個人的性格、興趣愛好或觀點完全不一樣,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合作時,可以使用瓦合來描述他們之間的關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瓦合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淮南子·人間訓》一書中。書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有一個人在建房子時,把瓦片隨意拼接在一起,結果房子漏雨,無法起到防水的作用。這個故事象征著兩個不相配、不合適的事物被強行合在一起,最終導致了不好的結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瓦合的成語結構是一個動賓短語,其中“瓦”作為主體,表示瓦片,而“合”則作為動詞,表示合在一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倆個人的性格完全不同,簡直是瓦合。
2. 這兩種顏色的搭配太糟糕了,簡直是瓦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瓦合這個成語。想象你在建房子時,不小心將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瓦片隨意拼接在一起,結果房子變得不穩固,漏雨了。這樣的場景可以幫助你記住瓦合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瓦合這個成語的反義詞是“天衣無縫”,意思是兩個人或事物完全契合、和諧無縫。可以進一步學習和了解這個成語的用法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兩個人的興趣愛好完全不同,就像瓦合一樣。
2. 初中生:這個團隊的成員之間合作不順利,就像瓦合一樣。
3. 高中生:他們兩個人的性格截然不同,真是瓦合。
4. 大學生:這兩個專業的課程安排完全不匹配,簡直是瓦合。
5. 成人:他們兩個人的觀點完全相悖,就像瓦合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