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弦
基本解釋
我國少數(shù)民族的一種簡易樂器。《阿詩瑪》詩之一:“破竹成四塊,劃竹成八片,多好的竹子呀,拿來做口弦。”注:“口弦是一種長兩寸寬五分,中間雕出一小齒的竹片,兩端拴有棉線,利用中間小齒的彈動及口形變化,可以彈出不同的聲音。由于它所發(fā)出的聲音與撒尼語言比較接近, 撒尼 姑娘便把它作為談情說愛的工具,用它代替語言傳達(dá)感情。” 云南 少數(shù)民族民間文學(xué)《娥并與桑洛》:“手指象竹筍,聲音象口弦,她會說會講,她的名字叫 娥并 。”
成語(Idiom):口弦
發(fā)音(Pronunciation):kǒu x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說話聲音柔和、悅耳動聽。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口弦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說話聲音柔和、悅耳動聽,使人感到舒適和愉悅。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聲音或說話方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口弦常用于贊美和稱贊他人的聲音或說話方式,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各種場合,如工作、學(xué)校、社交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口弦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后漢書·何許人傳》中,形容了后來被稱為“吳王夫差”的吳國國王的聲音。吳王夫差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國的國王,他的聲音柔和悅耳,讓人感到舒適和愉悅。后來,口弦這個詞逐漸被用來形容其他人的聲音。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口弦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口”是形聲字,表示嘴巴的意思,“弦”是指樂器上的弦,表示聲音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的聲音像口弦一樣,柔和而悅耳。
2. 他的演講聲音口弦,讓人心曠神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口弦”與“柔和悅耳的聲音”聯(lián)系起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彈奏一根柔軟的弦,發(fā)出悅耳動聽的聲音。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jìn)一步學(xué)習(xí)其他形容聲音的成語,如“聲如洪鐘”、“嗓音婉轉(zhuǎn)”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老師的聲音像口弦一樣,讓我安心入睡。
2. 小學(xué)生:她的歌聲口弦,我們都喜歡聽。
3. 初中生:他的演講聲音口弦,讓我們?nèi)褙炞ⅰ?/p>
4. 高中生:她的朗誦聲音口弦,讓我們?yōu)橹畡尤荨?/p>
5. 大學(xué)生:他的講座聲音口弦,吸引了很多人前來聽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