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説
基本解釋
芻論。 清 馮桂芬 《公啟曾協(xié)揆》:“敬陳芻説,愿執(zhí)事採擇焉。”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芻説鄙談,以簡樸為美。”
成語(Idiom):芻説(chú shuō)
發(fā)音(Pronunciation):chú sh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芻説指的是淺陋的言論或膚淺的見解。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芻説一詞由“芻”和“説”兩個字組成。其中,“芻”是指草料,比喻淺薄膚淺;“説”表示言論、見解。芻説意味著言論或見解淺陋,缺乏深度和思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芻説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只懂一點皮毛、沒有深入思考的人。在討論問題或評價他人時,可以用芻説來表達(dá)對對方淺薄言論的不滿或輕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芻説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哀公二十九年》。在這個故事中,魯國的一位賢人向國君獻(xiàn)上一束草料,并告訴國君:“這是芻,是用來喂牛的。”國君回答道:“你的話就像這束芻一樣,只適合喂牛。”這個故事成為芻説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芻説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單獨的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觀點太芻説了,完全沒有深度。
2. 別聽他的芻説,他對這個問題一竅不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芻説的“芻”字聯(lián)想為草料,表示淺薄膚淺的意思;而“説”字可以聯(lián)想為言論、見解。在記憶時,可以想象一個人拿著一束草料在說話,表示他的言論淺陋。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芻説相似的成語,如芻議(chú yì)、芻談(chú tán)等,以加深對這類成語的理解和應(yīng)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他的答案太芻説了,完全不對。
2. 初中生:老師的講解很深入,而同學(xué)們的問題卻有些芻説。
3. 高中生:這篇文章的觀點太芻説了,沒有引用任何有力的證據(jù)。
4. 大學(xué)生:他的研究只停留在芻説的層面,沒有做出實質(zhì)性的貢獻(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