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掾
成語(Idiom):省掾
發音(Pronunciation):shěng y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節約公款,勤政廉潔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省掾的字面意思是“節省掾費”,掾費是古代官員的差旅費用。這個成語形容官員節約公款,勤政廉潔,不浪費財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夸獎官員在工作中廉潔奉公,勤儉節約,不貪污腐化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敦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晉朝王敦任命楊駿為掾屬,楊駿上任后,精打細算,使得掾費削減了一半。王敦很高興,稱贊楊駿是“省掾之材”,并且以此為名,創造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任職期間一直很省掾,從不浪費公款。
2. 這位官員守規矩,廉潔奉公,是個真正的省掾之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省掾”拆解成兩個部分記憶,省指節約,掾指官員的差旅費用。通過理解其中的含義,可以更好地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廉潔奉公相關的成語,如“廉潔奉公”、“清廉自守”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節約用紙,這樣才能成為省掾小能手。
2. 初中生:我們班的班長管理財務非常嚴格,是個很好的省掾榜樣。
3. 高中生:政府應該加強監管,確保官員們能夠做到省掾,不浪費公款。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也應該樹立廉潔奉公的意識,做到省掾,不貪污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