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信
基本解釋
(1).專信。《后漢書·申屠剛傳》:“今璽書數到,委國歸信,欲與將軍共同吉兇。”
(2).猶歸依。 南朝 齊 蕭子良 《凈住子凈行法門·開物歸信門》:“生增上心,懺悔滅罪,去諸屋累,乃可歸信。”參見“ 歸依 ”。
成語(Idiom):歸信
發音(Pronunciation):guī xì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歸信指的是人們對某種力量或者真理的堅定信仰和歸屬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歸信是由“歸”和“信”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歸意味著歸屬、歸還,信意味著相信、信任。歸信的含義是將自己的信仰和歸屬感歸屬于某種力量或者真理,并對其抱有堅定的信念和信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歸信常用于描述人們對于宗教信仰、道德價值觀或者偉大事業的堅定信念和忠誠。它可以用于各種場景,如討論人們對于國家、家庭、友情等的忠誠和信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歸信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論語·子罕》中。孔子的學生子罕問道:“有識而安,有信而好,我無識而不安,無信而不好,可乎?”孔子回答說:“可以。誠意正心,歸誠于道,雖未學,吾必謂之學矣。”這段對話表達了子罕對于學問和信仰的追求,以及孔子對于誠信和歸屬感的重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歸信由兩個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于自己的信仰歸信于佛教。
2. 她歸信于家庭的力量,堅定不移地支持丈夫的事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歸”字與“信”字聯想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將自己的信仰和歸屬感歸還給某種力量或者真理,表達出自己的堅定信念和信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信仰、忠誠和歸屬感相關的成語,如“忠誠不二”、“心悅誠服”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歸信于我的老師,因為她總是幫助我。
2. 初中生:他歸信于自己的夢想,努力學習以實現它。
3. 高中生:她歸信于自己的團隊,堅定地相信他們能夠取得成功。
4. 大學生:我歸信于科學的力量,相信它能夠解決人類面臨的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