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聞風喪膽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fēng sàng d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聽到風聲就喪失勇氣,形容人非常膽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當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或危險時,只要聽到一點風聲,就會喪失勇氣,變得膽怯退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膽小怕事,不敢面對困難或挑戰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群體在面對某個人或某種力量時,因為恐懼而失去了斗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范睢蔡澤列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范睢、蔡澤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兩位賢臣。他們一起上朝時,路上遇到了一只狐貍,蔡澤害怕得渾身發抖,而范睢卻毫不畏懼。范睢對蔡澤說:“你看,這只狐貍還沒有吃你,你就已經喪失了勇氣。如果你連這樣的小事都害怕,又怎么能在重大事情上有所作為呢?”從此以后,人們用“聞風喪膽”來形容膽小怕事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四個漢字組成,每個字的意思分別是“聞”(聽到)、“風”(風聲)、“喪”(失去)和“膽”(勇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聞風喪膽的人,連最小的困難都不敢面對。
2. 在面對挑戰時,不要聞風喪膽,要勇敢地迎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成語的每個字單獨記憶,然后聯想成一個整體的意思。例如,將“聞風”聯想為聽到風聲,將“喪膽”聯想為失去勇氣,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例如“膽小如鼠”、“膽大包天”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成語的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聽到老師要提問他,立刻聞風喪膽,躲在座位上不敢回答。
2. 初中生:考試前,同學們都聞風喪膽,擔心考不好。
3. 高中生:他們的對手實力很強,但我們不能因為這個而聞風喪膽,要有信心去戰勝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