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根
基本解釋
(1).佛教謂能生一切善法的五種根本法。即信根(信奉佛法),精進根(勤修善法),念根(憶念正法),定根(使心不散),慧根(思維真理)?!毒闵嵴摗肪砣骸办肚鍥贩ㄖ?,信等五根,有增上用。所以者何?由此勢力伏諸煩惱,引圣道故?!?南朝 梁元帝 《與蕭諮議等書》:“必須五根之信,以信為首;六度之檀,以檀為上。”
(2).佛教謂眼、耳、鼻、舌、身五種感覺器官?!毒闵嵴摗肪硪唬骸拔甯撸^眼、耳、鼻、舌、身根。” 明 楊慎 《藝林伐山·譬喻經(jīng)》:“五根之禍,劇於毒龍。五根如箭,意想如弓?!?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見》:“官有五根,物有五塵,故知而有異。” 劉大白 《心印》詩:“這不是你不能,這是你五根的不靈?!?/p>
英文翻譯
1.【醫(yī)】five roots
成語(Idiom):五根
發(fā)音(Pronunciation):wǔ g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五根是一個指代困境或困難的成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根源自于《莊子·齊物論》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莊子與他的學生在一起觀察一棵大樹,莊子問學生:“你看這棵大樹,你能一眼看到它的全貌嗎?”學生回答說:“不能,因為樹太高了。”莊子接著問:“那你能一眼看到它的樹冠嗎?”學生回答說:“不能,因為樹太茂密了。”莊子繼續(xù)問:“那你能一眼看到它的樹干嗎?”學生回答說:“不能,因為樹太粗了?!鼻f子再次問:“那你能一眼看到它的樹皮嗎?”學生回答說:“不能,因為樹太光滑了?!弊詈?,莊子問:“那你能一眼看到它的樹根嗎?”學生回答說:“可以,因為樹根是最樸素、最本質(zhì)的部分?!鼻f子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學生,面對復雜的問題或困境時,應該從最基本、最本質(zhì)的方面去思考和解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五根通常用于形容面對困境時,應該從最基本、最本質(zhì)的角度出發(fā)去解決問題。可以用于勵志、教育、演講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根的故事源自于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的《莊子·齊物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根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五”和“根”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困境,我們要學會看問題的五根,找到解決的關鍵。
2. 在學習新知識時,要從最基本的概念開始,掌握五根。
3. 他在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他始終堅持著五根的原則,最終取得了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五根”與樹的不同部分聯(lián)系起來來記憶。想象一棵大樹,從樹根到樹冠,將樹根作為最基本、最本質(zhì)的部分,用來解決問題或困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與“五根”相關的成語,如“一根筋”、“三根指”等,來拓展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做數(shù)學題時,遇到了困難,但我記得老師教過我們要學會看問題的五根,所以我從最基本的知識點開始,最終解決了問題。
2. 初中生:在面對升學壓力時,我會想起五根的故事,明白只有從最本質(zhì)的方面去努力,才能達到成功。
3. 高中生:我正在準備高考,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挑戰(zhàn),但我相信只要我堅持五根的原則,努力克服困難,一定能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