陁靡
成語(Idiom):陁靡(tuó mǐ)
發音(Pronunciation):tuó m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荒廢、破敗不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陁靡形容事物破敗、荒廢不堪,常用來形容國家、家庭、事業等因管理不善而衰敗、沒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一個組織、機構或個人在管理、經營上不善,導致其衰敗、沒落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某個地區或國家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衰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昭公是魯國的一位國君,他在位期間,國家荒廢、經濟衰退,無法正常運轉。昭公的寵臣曹劌為此深感憂慮,于是寫了一篇《陁靡之詩》上奏給昭公。這首詩揭示了國家衰敗的原因,警示昭公改變政策,但昭公卻沒有聽從,最終導致了國家的滅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陁和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公司的管理混亂,業績陁靡不振。
2. 這個地區的經濟一度繁榮,但現在已經陁靡不堪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由于“陁靡”形容事物荒廢、破敗不堪,可以將其與“土崩瓦解”這個成語相聯系,兩者都表示事物的崩潰、破敗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與管理、經營相關的成語,如“一團和氣”、“井井有條”、“馬馬虎虎”等,以加深對這些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書包已經陁靡不堪,需要換一個新的了。
2. 初中生:這個社團的組織很陁靡,活動都沒有計劃好。
3. 高中生:這個學校的教育質量陁靡不振,導致學生成績下降。
4. 大學生:這個企業的管理陁靡不堪,導致業績一落千丈。
5. 成年人:這個城市的交通狀況越來越糟糕,已經陁靡不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