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mù dòng yán sì ㄇㄨˋ ㄉㄨㄙˋ ㄧㄢˊ ㄙㄧˋ目動言肆(目動言肆)
謂神色不安,語調失常。《左傳·文公十二年》:“使者目動而言肆,懼我也,將遁矣。” 杜預 注:“目動,心不安,言肆,聲放失常節。”《北史·裴俠傳》:“ 梁 竟陵 守 孫暠 、 酇城 守 張建 并以郡來附。 俠 見之,密謂人曰:‘ 暠 目動言肆,輕於去就者也; 建 神情審定,當無異心。’”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目動言肆
成語(Idiom):目動言肆
發音(Pronunciation):mù dòng yán s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眼睛動來動去,嘴巴動個不停,形容人言語猖狂,舉止不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目動指眼珠子不停地轉動,言肆指言語猖狂,行為不端。這個成語形容人眼神游移,嘴巴喋喋不休,舉止放縱不羈,言行不檢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言語放肆,行為不檢點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或嘲笑某人言行不端,或者描述某人行為放縱不羈,不受約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目動言肆這個成語出自《后漢書·馬援傳》,原文是“目動而言肆”。馬援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將領,他在與匈奴作戰時,曾經遭到了一次失敗。這次失敗后,他返回長安,但是沒有受到嚴厲的處罰,反而受到了一些人的器重。有一天,馬援在朝廷上發表演講時,言辭猖狂,舉止放縱,引起了人們的不滿和指責。后來,人們就用“目動而言肆”來形容他言行不檢點的樣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目動言肆是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目動”和“言肆”分別表示眼睛動來動去和言語猖狂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目動言肆,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2. 這個演講者言辭犀利,目動言肆,引起了現場觀眾的不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目動言肆的“目”字和“言”字分別與“眼睛”和“嘴巴”聯系起來,形象地表達了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言語、行為不檢點相關的成語,如“言過其實”、“言行一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整天目動言肆,老師都聽不懂他在說什么。
初中生:她在班級里總是目動言肆,同學們都不愿意和她交朋友。
高中生:這個政治家在演講中目動言肆,完全沒有考慮到民眾的感受。
大學生:他在辯論賽上目動言肆,卻沒有提供任何有力的證據支持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