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尸
基本解釋
亦作“ 傳尸 ”。1.猶轉尸。謂死無葬所。《逸周書·大聚》:“揖其民力,相更為師;因其土宜,以為民資。則生無乏用,死無傳尸。” 孔晁 注:“傳於溝壑。”
(2).中醫稱肺結核癥。舊題 漢 華佗 《華氏中藏經》有《傳尸論》篇。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二:“女患傳尸瘦病,恐妾厭禱之。” 唐 王燾 《外臺祕要》卷十三“蒸骨方”引《灸骨蒸法圖》:“骨蒸病者,亦名傳尸,亦謂殗殜,亦稱伏連,亦曰無辜。” 宋 洪邁 《夷堅甲志·熾盛光呪》:“( 曹瑴 )少出家為行者,其家累世病傳尸,主門戶者一旦盡死,無人奉祭祀。”
見“ 傳尸 ”。
成語(Idiom):傳尸
發音(Pronunciation):chuán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傳說中將尸體從一個地方搬運到另一個地方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傳尸成語源于中國古代的一種風俗習慣,當時人們認為將尸體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可以帶來好運。因此,傳尸成語在現代用法中表示將某種事物或問題從一個地方或人手中轉移給另一個地方或人處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傳尸成語常用于形容將某種困難、責任或問題推給他人處理,或者將某種事物轉移給他人。例如,在工作中,如果一個人不愿意承擔責任,他可能會將問題傳尸給其他同事。這個成語也可用于形容轉移責任的行為不負責任,或者將困難留給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傳尸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種風俗習慣。在古代,人們相信將尸體從一個地方搬運到另一個地方可以帶來好運。因此,他們會將尸體傳遞給其他人處理,以獲得好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風俗習慣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于形容將某種事物或問題轉移給他人處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傳尸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傳”和“尸”。其中,“傳”表示傳遞、轉移,而“尸”表示尸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把自己的工作傳尸給其他人。
2. 不要把責任傳尸給別人,要勇于承擔。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傳尸”成語與傳遞尸體的風俗習慣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將尸體從一個地方搬運到另一個地方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傳尸”成語之外,還有許多與傳遞、轉移相關的成語,如“傳火”,意為傳遞火種;“傳經送寶”,意為傳遞珍貴的經書或寶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把責任傳尸給其他人,不負責任。
2. 初中生:老師經常把難題傳尸給我們,讓我們自己解決。
3. 高中生:政府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不能將責任傳尸給其他部門。
4. 大學生:公司的管理層總是將決策的責任傳尸給下屬,缺乏擔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