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榻
成語(Idiom):睡榻(shuì tà)
發音(Pronunciation):shuì t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床榻,也用來形容人的死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睡榻一詞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睡”和“榻”。睡指睡眠,榻指床榻。這個成語原本是指床榻,后來也用來形容人的死亡。表示一個人已經去世,長眠在床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般用于形容人的死亡,多用于文學作品、詩詞、哀悼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睡榻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的杜牧的《秋夕》詩中,詩中寫道:“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首詩中的“臥看牽牛織女星”一句,意味著作者在夜晚躺在床上,仰望天空,思念遠方的人。后來,人們將“臥看牽牛織女星”這個詞語引申為“睡榻”,用以形容人的死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動詞“睡”和名詞“榻”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紀已經大了,常常說起自己的睡榻。
2. 在這個安靜的小村莊里,每個人都希望能在自己的睡榻上安詳地離開人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睡榻”中的“睡”字,想象一個人在床上安詳地入睡,表示他已經離開了人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死亡相關的成語,如“長眠不起”、“歸西”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奶奶已經長眠在自己的睡榻上了。
2. 初中生:這位著名的畫家已經歸西,長眠在他的睡榻上。
3. 高中生: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他的爺爺在睡榻上安詳地離開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