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衡
基本解釋
(1).測度衡量。 晉 阮籍 《東平賦》:“製規矩以儀衡兮,占我龜以觀省。”
(2).指觀測儀器。 清 俞正爕 《癸巳類稿·蓋地海論》:“日月所不照,陰陽所不至,日精所不及,儀衡所不測,皆為之説,虛誕無徵,是亦 鄒子 瀛海之類也。”
成語(Idiom):儀衡
發音(Pronunciation):yí h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衡量事物的標準或準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儀衡源自《尚書·周書·儀衡》。儀衡是古代用來衡量物品重量的器具,也是衡量事物是否合乎標準的象征。成語“儀衡”比喻用來衡量事物的標準或準則,指判斷事物是否符合規范或合理的標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對事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判,或者指衡量事物是否合理、符合規范的標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儀衡”源于《尚書·周書·儀衡》。《尚書》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文獻,記載了周朝的歷史和政務。其中的《周書》是一部詳細記載周朝政務和禮儀的篇章,其中有關于儀衡的記載,形成了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儀衡是一個名詞作主語,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標準是我們衡量工作成果的儀衡。
2. 在學術界,儀衡事實和數據是非常重要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儀衡”。可以想象一個用來衡量事物的標尺,這個標尺就是儀衡,它用來衡量事物是否合乎標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衡量、標準相關的成語,如“權衡利弊”、“衡量輕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用儀衡的標準來評價我們的作業。
2. 初中生:在比賽中,裁判要用儀衡來判斷選手的表現是否符合規則。
3. 高中生:在大學申請中,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儀衡錄取的重要標準。
4. 大學生:在科研領域,研究成果的可靠性是儀衡科研價值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