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覽
基本解釋
語本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中:“ 文宗皇帝 ……謂左右曰:‘若不甲夜視事,乙夜觀書,何以為人君耶?’”后稱皇帝閱覽文書為乙覽。 宋 洪皓 《松漠紀聞續》:“今先定至官號,品次,職守,上進御府,以塵乙覽,恭俟圣斷。” 宋 洪邁 《<容齋續筆>序》:“貴人買以入,遂塵乙覽。書生遭遇,可謂至榮。” 清 趙翼 《觀文恭公》詩:“進御例奏名,得邀乙覽燭。”
成語(Idiom):乙覽 (yǐ lǎn)
發音(Pronunciation):yǐ l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觀察、查看、察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乙,古代天干的第二位,表示第二個次序;覽,指察看、查看。乙覽表示仔細觀察、查看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們仔細觀察、查看事物的態度和行為。可以用于形容學習認真、觀察細致、審視問題等情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淮南子·覽冥訓》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古代有個人叫乙覽,他非常喜歡觀察、察看,對于身邊的事物都非常仔細。后來,人們就用他的名字來形容觀察、查看事物的態度和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乙和覽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工作總是乙覽細致,從不馬虎。
2. 學習要像乙覽一樣,仔細觀察、研究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乙覽想象成一個人在仔細觀察、查看事物的樣子,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古代典籍、文學作品,了解更多關于乙覽的故事和用法,進一步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乙覽花園里的各種花朵。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們乙覽這篇文章,找出主題句。
3. 高中生:在實驗室里,我們需要乙覽實驗數據,找出規律。
4. 大學生:研究生入學考試要求我們乙覽專業相關的知識,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