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詩家三昧
發音(Pronunciation):shī jiā sān m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詩歌創作中達到極高境界的沉浸狀態,也形容人專心致志、全神貫注地從事某種活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詩家三昧源自佛教詞語“三昧”,意為定心、專注。而在詩歌創作中,詩家三昧指的是詩人在創作過程中達到一種全神貫注、心無旁騖的狀態,完全沉浸于詩歌的境界中。這種狀態下,詩人能夠融入詩的世界,靈感迸發,創作出優美的詩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詩人在創作過程中全神貫注、心無旁騖的狀態,也可以形容其他人在從事某種活動時專心致志、全身心投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詩家三昧”的故事并不多見,但它源于佛教的“三昧”概念。佛教中的“三昧”是指一種專注、定心的境界,詩家三昧則是將這一境界引申到詩歌創作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寫詩時總是陷入詩家三昧,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擾。
2. 這位畫家在創作時仿佛陷入了畫家三昧,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藝術世界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三昧”與專注、定心的概念聯系起來,再結合“詩家”這個詞語的含義,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佛教中“三昧”的概念,了解它在佛教中的具體含義和修行方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媽媽說,只有專心致志地學習,才能體驗到詩家三昧的美妙。
2. 初中生:他在踢足球時總是陷入足球三昧,全身心投入到比賽中。
3. 高中生:在寫作文時,我總是希望能夠進入作家三昧,創作出優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