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望
成語(Idiom):觀望
發音(Pronunciation):guān w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觀望是指在面對重要決策或行動時,選擇暫時不表態或不采取行動,而是等待時機成熟再做決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觀望一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重大決策時的態度,他選擇暫時不表態、不采取行動,而是持觀望的態度等待時機成熟再做決定。觀望的人通常會仔細觀察和分析局勢,以便能夠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觀望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不同的情境中。在商業領域,人們常常會觀望市場的變化和競爭對手的動向,以便能夠在最佳的時機做出決策。在政治上,觀望可以指一個政府或國家在面對外部壓力或重大事件時選擇暫時保持中立,以便更好地評估和處理局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觀望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四年》中。故事發生在公元前548年,魯國哀公想要攻打晉國,但魯國大夫季孫意識到攻打晉國的時機不對,于是勸阻哀公暫時觀望。最終,晉國內部發生了變故,魯國得以避免了一場戰爭。這個故事成為了觀望一詞的來源,并形成了觀望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觀望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觀”和動詞“望”組成。動詞“觀”表示觀察、看待的意思,動詞“望”表示期待、等待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面對重要決策時,他總是喜歡觀望一段時間,等待更多的信息再做決定。
2. 公司領導決定觀望市場的變化,以便在最佳的時機推出新產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觀望這個成語可以使用以下技巧:
1. 將“觀”字和“望”字分別與觀察和期待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2. 想象一個人站在山頂上,遠遠地觀察著前方的道路,等待著適合前進的時機,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觀望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想進一步學習觀望這個成語,可以嘗試以下活動:
1. 尋找其他包含觀望這個成語的句子或文章,進一步理解和應用這個成語的含義。
2. 閱讀和學習其他與決策和觀察相關的成語,如“三心二意”、“見風使舵”等,擴展你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覺得在比賽前先觀望一下其他選手的表現會更好。
2. 初中生(14歲):老師告訴我們要觀望市場的變化,以便在合適的時機選擇投資項目。
3. 高中生(17歲):我覺得在選擇大學專業之前應該觀望一段時間,了解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再做決定。
4. 大學生(20歲):在面對就業選擇時,我決定先觀望一段時間,等待更好的機會出現。
以上是關于成語“觀望”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