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鳥
基本解釋
鳥名。體小,背部藍灰色,頭頸部黑色,頰白色,腹部淡紅色,翼黑色。 清 鈕琇 《觚賸·序賦創格》:“﹝ 陳鶴客 ﹞曾為余內兄 畢西臨 作《當泣草序》曰:‘……候旭日於 成山 ,文鳥不來。’”
英文翻譯
1.{動} mannikin
成語(Idiom):文鳥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ni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善于文學創作或有文學才能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鳥一詞由“文”和“鳥”組成。文指文學,鳥指鳥類動物。比喻善于文學創作或有文學才能的人,形容其才華出眾,如同鳥兒在林間自由飛翔一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作家、詩人、學者等有文學才能的人。也可以用來贊美他人的文學才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文鳥”最早出自南朝梁代文學家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文學》一篇。文中記載了當時有一位名叫楊修的文學家,他的文才出眾,被比喻為文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一個文鳥,寫的文章受到了很多人的贊賞。
2. 這位作家的文筆優美,堪稱當代的文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只鳥兒在書本上飛翔,象征著善于文學創作的才能。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文學、才能相關的成語,如“文采飛揚”、“文人墨客”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哥哥寫的作文真好,他是個小小的文鳥。
2. 初中生:我喜歡讀楊紅櫻的小說,她真是一位文鳥。
3. 高中生:老師說我的論文很出色,太榮幸了,我也算是個文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