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陸
基本解釋
(1). 晉 陸機 與弟 云 、 耽 的合稱。《晉書·陸云傳》:“不意三 陸 相擕闇朝,一旦湮滅,道業淪喪。”
(2). 南朝 齊 陸慧曉 三子 僚 、 任 、 倕 的合稱。《南史·陸慧曉傳》:“﹝ 陸慧曉 ﹞三子 僚 、 任 、 倕 并有美名,時人謂之三 陸 。”
(3). 唐 陸扆 、 陸希聲 、 陸威 的合稱。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四:“朝中 陸 氏三人,號三 陸 ,即相國( 陸扆 )洎 希聲 ,及 威 三人也。”
(4). 明 末 清 初 陸圻 、 陸培 、 陸堦 三兄弟的合稱。 清 王晫 《今世說·企羨》:“ 梯霞 名 堦 ,高文異采,與兄 麗京 ( 圻 )、 鯤庭 ( 培 )競爽一時,時號三 陸 。”
成語(Idiom):三陸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l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或物在三次出現后,出現的第三次就能夠穩定地站住腳跟或取得成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陸來源于《左傳·僖公十四年》:“三陸,四陸,君子無怠。三陸,四陸,君子無休。”意思是說,經過三次或四次的嘗試和努力后,君子都不能懈怠或放松。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人或物在多次嘗試后,能夠站穩腳跟或取得成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經過多次努力后,最終能夠取得成功或站穩腳跟的情況。可以用來鼓勵他人不要輕易放棄,堅持下去就會有收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陸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僖公十四年》,是古代中國歷史文獻之一。故事中,公子糾三次出使魯國,每次都被拒絕。但他不放棄,第四次再次前往魯國,最終獲得了成功。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三陸”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陸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三”表示三次,而“陸”表示站住腳跟或取得成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經過三陸,他終于成功地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2. 這個項目經過三陸后,終于進入了穩定的發展階段。
3. 學習需要堅持不懈,只有經過三陸,才能取得好的成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陸”與“三路”聯想起來。在旅途中,經過三條路后,才能找到正確的道路,這樣就能夠穩定地前進。這個聯想可以幫助記憶“三陸”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三陸”相關的成語,例如“四海為家”、“三思而后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練習了三次,終于學會了跳繩。
2. 初中生:為了考試取得好成績,我每天都要堅持復習三陸。
3. 高中生:我經過三陸,終于成功地進入了理想的大學。
4. 大學生:找工作的過程中,我經歷了三陸,最終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