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眼鏡猴
發音(Pronunciation):yǎn jìng h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一個人看事物非常仔細,像戴著眼鏡的猴子一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眼鏡猴是一個比喻,用來形容一個人非常細心、仔細,對事物的觀察和處理都非常認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那些做事認真細致、注重細節的人。可以用來表揚一個人對工作或學習的專注和細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只猴子戴上了人類的眼鏡,然后就非常仔細地觀察周圍的一切。這個故事表達了一個人對事物的觀察和處理非常細致入微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眼鏡”和“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眼鏡猴,做事情總是非常仔細。
2. 她對待每一個細節都像眼鏡猴一樣,從不馬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眼鏡猴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只猴子戴著眼鏡,專注地觀察周圍的一切細節。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比如“放大鏡”,也是形容一個人對事物非常仔細地觀察。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對每一個問題都像眼鏡猴一樣仔細思考。
2. 初中生:她是個眼鏡猴,每次考試都能發現我漏掉的細節。
3. 高中生:我們的班長總是像眼鏡猴一樣,對待每一項工作都非常細致。
4. 大學生:作為研究員,他的工作就是像眼鏡猴一樣仔細地研究每一個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