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押
成語(Idiom):封押
發音(Pronunciation):fēng y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將犯罪嫌疑人或犯罪證據暫時扣留,不讓其脫離監管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封押是指司法機關在偵查、審判過程中,為了確保犯罪嫌疑人不逃脫或犯罪證據不被篡改而暫時扣留的行為。這是一種對犯罪嫌疑人的限制措施,通常在刑事案件中使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封押這個詞語主要用于法律和刑事案件的討論中。可以用來描述警方對嫌疑人的限制措施,也可以用來指控犯罪嫌疑人被扣留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封押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司馬》中,原指將戰俘囚禁起來。后來,這個詞逐漸引申為將犯罪嫌疑人扣留起來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封”和“押”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調查期間,警方對嫌疑人進行了封押,以確保證據的完整性。
2. 由于涉嫌犯罪,該公司高管被警方封押,等待進一步的調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被封印住,無法逃脫的樣子,表示被扣留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法律和刑事案件相關的詞語和法律程序,了解更多關于司法機關的工作和法律體系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警察叔叔抓住小偷后,把他封押起來,不讓他逃跑。
2. 初中生:在刑事案件中,警方通常會對嫌疑人進行封押,以便進一步調查。
3. 高中生:封押是一種對犯罪嫌疑人的限制措施,可以保證案件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