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指
基本解釋
(1).旨意,意圖。《漢書·薛宣傳》:“九卿以下,咸承風指,同時陷於謾欺之辜,咎繇君焉。” 宋 司馬光 《太子太保龐公墓志銘》:“今之御史多承望要人風指,陰為之用。”《明史·儒林傳二·鄒德涵》:“御史承風指劾之,貶秩歸。”
(2).風采,風度。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庯峭》:“而 齊 魏 間以人有儀矩可喜者,則謂之庯峭……今京師指人之有風指者,亦謂之波峭。”
謂諷告其旨意。《史記·西南夷列傳》:“ 恢 因兵威使 番陽 令 唐蒙 風指曉 南越 。”《漢書·嚴助傳》:“上嘉 淮南 之意,美將卒之功,乃令 嚴助 諭意風指於 南越 。” 顏師古 注:“風讀曰諷,以天子之意指諷告也。” 明 唐順之 《僉事孫公墓志銘》:“而邑人亦無敢告言 恩 者,乃稍稍以輕罪笞其一二宗人以風指百姓,百姓乃敢告 恩 。”
成語(Idiom):風指
發音(Pronunciation):fēng z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風向標,比喻事物的變化、發展或發生的跡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風指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風和指。風指原本是指古代的風向標,用來指示風的方向。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風向標,用來比喻事物的變化、發展或發生的跡象。當我們觀察到某個事物或現象的跡象時,就可以說它是風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風指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某種預兆或跡象,表達事物即將發生或發展的跡象。它可以用于各種場合,例如談論天氣、經濟、社會等方面的變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風指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風向標。風向標是古代用來指示風向的工具,它可以幫助人們判斷風的方向,從而預測天氣變化。后來,人們將風向標比喻為事物變化的跡象,形成了成語風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風指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次股市的波動是經濟不穩定的風指。
2. 他臉色蒼白,眼神憂慮,似乎是生病的風指。
3. 天空中的烏云是暴風雨即將來臨的風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住風指這個成語,可以將其與風向標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風向標指向一個方向,表示事物即將發生的跡象,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風有關的成語,例如風雨同舟、風花雪月等。這些成語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漢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看到天空中有烏云,這是下雨的風指。
2. 初中生(14歲):他的臉色很蒼白,似乎是生病的風指。
3. 高中生(17歲):這次考試前,老師的嚴厲警告是考試難度加大的風指。
4. 大學生(20歲):經濟學課上,教授提到通貨膨脹的問題,這是經濟不穩定的風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