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壛
成語(Idiom):步壛(bù rǎn)
發音(Pronunciation):bù r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走時穩健而有節奏的步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步壛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步意為行走,壛意為均勻、有節奏。步壛形容人行走時穩健有力,步伐有序,節奏感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步壛常用于形容人的行走姿態,也可以用于形容其他活動的有序進行,如工作、學習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步壛的故事起源于《左傳》中的一則記載。公元前586年,魯國大夫子貢在魯昭公的陪同下,前往晉國參加盛會。他們步行時,子貢的步伐穩健有力,行走的節奏非常整齊。昭公對子貢的行走方式贊嘆不已,稱之為“步壛”。從此,步壛成為形容人行走有力有節奏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步壛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走路總是步壛有力,給人一種自信的感覺。
2. 在工作中,我們要保持步壛的節奏,才能更高效地完成任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步壛”與穩健有力的行走姿態聯想在一起,形象地想象自己行走時步伐有序,有節奏感,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行走、姿態相關的成語,如“邁步維艱”、“步履維艱”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爺爺年紀大了,但他走路還是步壛有力。
2. 初中生(13-15歲):運動員在比賽中展現出了步壛有力的奔跑姿態。
3. 高中生(16-18歲):在學習中,我們要保持步壛的節奏,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在職場中,我們要有步壛有力的行走姿態,展現出自信和專業。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