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魁
成語(Idiom):禍魁(huò kuí)
發音(Pronunciation):huò ku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引發禍害的罪魁禍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禍魁是由“禍”和“魁”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禍”指災禍、不幸,“魁”指首領、首要。禍魁一詞意指引發禍害的罪魁禍首,是形容某個人或某個事物引起不幸或災禍的主要原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某個人或某個事物對于不幸或災禍的直接或主要責任。可以用于批評某個人的行為帶來的惡果,也可以用于警示人們對于某個事物的警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二十五年》中有一則故事,楚國有一個叫魏丑的人,他為了謀取權力,設計陷害了楚國的大臣子反而,導致楚國發生內亂。因此,人們把魏丑稱為“禍魁”,以警示后人不要效仿他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不負責任行為成了這場災難的禍魁。
2. 這個腐敗的官員是社會不安定的禍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禍魁”與“災禍的首領”進行聯想,通過形象化的記憶方式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禍不單行”、“禍從口出”等,以豐富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不良行為成了班級紀律混亂的禍魁。
2. 初中生:環境污染是導致氣候變化的禍魁之一。
3. 高中生:網絡謠言是社會不穩定的禍魁。
4. 大學生:貪污腐敗是影響國家發展的禍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