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伐
基本解釋
用語言譴責,聲討。《新唐書·鄭元璹傳》:“ 太宗 賜書曰:‘知公口伐,可汗如約,遂使邊火息燧,朕何惜金石賜於公哉!’”
成語(Idiom):口伐
發(fā)音(Pronunciation):kǒu f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互相攻擊、詆毀、抨擊的言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口伐是由“口”和“伐”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谥傅氖亲彀停ブ傅氖枪ゴ颉?诜バ稳萑藗冇醚赞o互相攻擊、詆毀、抨擊的行為。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們之間的爭吵、爭斗或爭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口伐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人們之間的爭吵、爭斗或爭論??梢杂脕砻枋鰞蓚€人或團體之間的爭執(zhí),也可以用來形容媒體之間的攻擊和批評。例如,在政治辯論中,候選人之間經常進行口伐,互相攻擊對方的觀點和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口伐成語的故事并沒有具體的記載,但它的含義和使用在古代就已經存在。人們常常用口伐來形容爭論和爭斗的情景,這種行為在人類社會中是普遍存在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口伐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口”是名詞,指的是嘴巴;“伐”是動詞,指的是攻打。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用嘴巴攻擊對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經常在公共場合口伐對方,真是沒完沒了。
2. 媒體之間的口伐越來越激烈,爭相抨擊對方的報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口伐成語與兩個字的含義進行聯(lián)系,口指的是嘴巴,伐指的是攻打。可以想象兩個人用嘴巴互相攻擊、爭吵的情景,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口舌之爭、口水戰(zhàn)等,了解它們的含義和使用場景。同時,也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故事和典故,深入理解這些成語的起源和背后的文化內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不喜歡和同學們口伐,我更喜歡和他們友好相處。
2. 初中生(13-15歲):在班級里,同學們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口伐對方,這樣并不好。
3. 高中生(16-18歲):政治辯論中,候選人之間的口伐非常激烈,他們都想爭取選民的支持。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