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表
基本解釋
(1).指四方極遠之地,亦泛指天下。《書·堯典》:“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孔穎達 疏:“圣德美名,充滿被溢於四方之外,又至於上天下地。”《魏書·西域傳序》:“ 太祖 初,經營中原,未暇及於四表。” 唐 李德裕 《謝恩不許讓官表狀》:“況今四表無事,六氣斯和,簫勺可致於治平,文軌盡同於元化。”
(2).古代讖緯家謂地與星辰升降運行的終極之處。《禮記·月令》 孔穎達 題解引 漢 鄭玄 注《尚書考靈曜》:“天旁行四表之中,冬南、夏北、春西、秋東,皆薄四表而止,地亦升降於天之中……地與星辰俱有四游。”《《續博物志》卷一引《尚書考靈曜》》:“二十八宿之外,上下東西,各有萬五千里,是為四游之極,謂之四表。”
成語(Idiom):四表(sì biǎo)
發音(Pronunciation):sì bi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四表指的是軍隊中的四個單位,即步兵、騎兵、炮兵和工兵。這個成語用來形容軍隊的整體實力和戰斗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表源自中國古代軍事制度,是指軍隊的四個主要單位。步兵是主要的作戰部隊,騎兵負責偵察和追擊敵人,炮兵負責火力支援,工兵負責修筑工事和破壞敵方設施。四個單位相互配合,形成一個完整的軍事體系,能夠有效地進行作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組織或團體的整體實力和戰斗力。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團隊或個人在某個領域的綜合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四表一詞最早出現在《孫子兵法》中,是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的經典之作。在軍事制度中,四表是軍隊的核心部分,因此成為了一個形容軍隊整體實力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表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四”和“表”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支隊伍的四表都很強大,戰斗力非常出色。
2. 這個公司的四表齊全,能夠應對各種復雜的市場情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四表”與軍隊的四個單位進行關聯,通過想象這四個單位的特點和任務,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軍事制度和軍事理論的知識,可以深入了解《孫子兵法》和其他軍事經典著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學校有四個班級,每個班級都有四個表,我們一起努力學習。
2. 初中生:籃球隊里的四個球員分別負責進攻、防守、傳球和籃下戰斗,他們是四表之一。
3. 高中生:我們學校的學生會有四個部門,分別是宣傳部、組織部、文藝部和體育部,他們共同組成了學生會的四表。
4. 大學生:我所在的社團有四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任務和職責,這四個小組就是我們社團的四表之一。